访问量:150889

  根据国家对期刊质量管理要求,加强学术不端风险防范,完善学术不端体系建设标准查漏补缺工作,建议各位作者在投稿前通过本站官网进行论文查重检测。鉴于作者在外部渠道查重易造成论文与成果泄漏,本刊与万方数据合作,特给与作者预检测通道,作者可通过以下网址,进行预检测,检测结果仅供作者参考,最终审定以本刊检测结果为准。(链接地址:http://zrkj.wanfangtech.net)。


研究论文

  • FRA视角下高中化学教科书科学本质的对比分析——以人教版、鲁科版与苏教版为例

    张四方;赵江兰;

    研究教科书中的科学本质对于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基于家族相似性(FRA)科学本质分析框架,结合四层次评分标准,对人教版、鲁科版、苏教版教科书中科学本质的覆盖维度、呈现频次及位置进行评估。分析后发现三版教科书中科学本质呈现方式侧重知识系统,栏目设计虽多元但在显隐协同方面存在不足。建议优化科学社会体系,完善教科书内容,活化栏目设计以深化思维发展,重视显隐交织的双重呈现,并拓展科学教育途径,以促进学生的科学理解。

    2025年04期 v.11;No.64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3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焦作市乡村博物馆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

    王紫莹;

    乡村博物馆承载独特的乡村文化记忆,是传承中华优秀农耕文明的重要场所。在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引导下,加之当地良好的工农业经济基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日益普及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近年来焦作市乡村博物馆建设方兴未艾,总体呈现出数量不断增长、种类日趋丰富、办馆主体多样化及运营模式多元化等特征,但在建设规范度、展示内容与形式、宣传教育方面等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加强政策指导、提升展品阐释力度、利用多样化手段促进宣传等方式,促进焦作市乡村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04期 v.11;No.64 1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9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我国高校科普研究的分析与展望

    刘明骞;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收录的高校科普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结合主要文献研读,对我国高校科普研究的现状、主要研究内容、演进趋势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高校科普研究现处于爆发期,但发文作者间、机构间的合作均较少,未形成明显的优势研究团队和领域;主要研究内容可归结为高校参与科普的重要性、高校科普资源、大学生科普教育、科普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整体而言,尚需在提高高校科普文化认同、改革高校考核评价体系、培养专业和高层次科普人才、增强大学生参与科普动力、构建高校科普生态系统等方面加强研究与实践,提升高校科普能力,健全我国科普阵列。

    2025年04期 v.11;No.64 2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科技馆网络预约系统防黄牛党倒票策略研究

    俞龙生;

    随着智慧化手段的普及,网络预约系统已成为科技馆新建、改扩建工程中必备的信息化系统之一,对科技馆运营管理和秩序维护起到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公众越来越多地走进科技馆,黄牛党也随之增多。为了更好地维护公众利益,维持场馆正常秩序,本文对科技馆行业黄牛党的产生原因、打击难点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打击策略。

    2025年04期 v.11;No.64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新媒体语境下博物馆短视频传播策略探析——以抖音账号“军事博物馆”为例

    高适;

    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博物馆行业带来了巨大变革,以短视频为代表的媒介形式已成为当前博物馆开展宣传推介、发挥社教作用的重要渠道。文章以文博领域中抖音粉丝量居首的“军事博物馆”账号为典型范例,基于传播学视角分析短视频传播的优势特点,探讨博物馆开展短视频传播的重要性,以及强化传播效果的策略。

    2025年04期 v.11;No.64 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7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博物馆之城”视域下非国有博物馆定位与发展的思考——以青岛市为例

    赵慧君;

    “博物馆之城”的建设是推动城市更新、增强城市文化品位、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途径。2008年,青岛市正式提出“博物馆之城”的建设规划。截至2024年底,青岛市“博物馆之城”已初具规模,备案博物馆多达144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共计102家,构成了青岛博物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梳理青岛博物馆城建设的历史、现状与特色,探讨其中非国有博物馆的定位与发展策略,以引导其健康发展并推动博物馆城的建设,并为国内博物馆城的建设和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

    2025年04期 v.11;No.64 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文旅深度融合视域下中小博物馆的发展——以淄博市为例

    马海真;刘薇薇;霍怡帆;黎强;

    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博物馆日渐成为旅游目的地,并逐渐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发展的前沿阵地。中小博物馆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代表,不仅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还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提升居民文化认同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山东省淄博市为例,探讨了文旅深度融合对中小博物馆发展的影响,尝试探索出一条“流量转化+在地文化深耕”的路径,为中小博物馆在文旅融合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2025年04期 v.11;No.64 5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4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综述与述评

  • 亦新亦旧:近代中国博物馆的文化消费与价值传播

    艾智科;

    近代中国的博物馆的出现给市民生活带来了新变化,成为人们文化消费的新取向。在晚清开始的筹设博物馆实践中,普及近代科学新知和展示中华历史文化一直被作为博物馆两种“新”“旧”不同但共存的使命。近代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实际上受亦新亦旧的思想认知和社会状态影响,其在促进价值传播过程中自然体现了这一特点。

    2025年04期 v.11;No.64 6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水族馆科学教育:演进历史、趋势与挑战

    谭建英;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提出,科学教育受到了很大的重视。作为蕴含丰富资源的水族馆,在科学教育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本文对谷歌学术(Google scholar)、普罗奎斯特平台(ProQuest)和艾博思科(EBSCO)平台上与水族馆教育相关的文献进行检索,选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梳理结果发现:水族馆适合开展科学教育,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水族馆教学资源丰富,适合开展化学、生命科学等学科的教学;水族馆的学习真实发生,且对学习者的深度学习有重要作用。研究还发现水族馆的科学教育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对水族馆的学习具体是怎样发生、对学习者产生哪些影响还有待探讨。

    2025年04期 v.11;No.64 7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实践探索

  • “故事”与“故事线”在科普主题展览中的应用实践探讨——以“大江行地”长江主题科普展为例

    周佳卉;徐蕾;姚汪欢;

    以上海科技馆“大江行地”长江主题科普展为例,结合主题展览的内涵分析及“讲故事”在主题展览中的作用阐述,探讨了在科普主题展览中“讲故事”的具体实践,提出要在科普临展中发挥“故事的力量”,需用“好”故事赋予展览深刻的思想内涵,且用主题和“故事线”将文化碎片串联成有意义的叙述,以实现展览的意义建构,并最终达到展览的最佳展示效果及科学教育目标。

    2025年04期 v.11;No.64 8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科技馆在青少年数据素养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万望辉;

    数据密集型时代的科学核心素养不再仅仅包括理论科学素养、实验(实践)科学素养,还需要纳入良好的数据素养。科技馆作为科普教育的主要阵地,在青少年数据素养教育方面大有可为。本文调研国外科技馆渗透数据素养教育的情况,总结武汉科学技术馆近年来开展青少年数据素养教育活动的实践经验,探索科技馆培养青少年数据素养的途径及方法,以期为青少年数据素养的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5年04期 v.11;No.64 94-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自然资源馆校结合科教模式探索——以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为例

    钟琦;龚淼;旷倩煜;

    在国家“双减”政策与科学教育战略大背景下,基于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十年科教实践构建而成的自然资源馆校合作模式,分别从现实需求、理论创新和科教发展等方面,系统阐释“123N”的模式体系及其应用成效,分析其在教育均衡、人才培养及社会影响方面的积极效能和现实意义,为全社会科学教育的宣传推广和传播普及提供可借鉴的“湖南样板”。

    2025年04期 v.11;No.64 103-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4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科学教育视域下高中历史跨学科博物馆课程设计探析

    崔玉华;杨慧慧;

    在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历史教学亟须突破学科界限以培育复合型创新人才。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日益成为跨学科育人的枢纽,高中历史跨学科博物馆课程设计是创新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以高中历史教学为切入点,整合博物馆资源,尤其是深入挖掘富有代表性的地方博物馆资源中的科学教育价值,不仅能丰富历史教学内容,也开辟了科学教育新路径,有助于更好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全方位提升核心素养。

    2025年04期 v.11;No.64 112-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0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书评·书讯

  • 激活学习的场域——评《“记忆+创造力”:场域视角下的博物馆传播》

    宗毓茜;

    聚焦作者建构的“记忆+创造力”传播机制,文章梳理了《“记忆+创造力”:场域视角下的博物馆传播》一书中对博物馆传播的时空属性、动力机制与传播效果的系统分析,介绍其提出的实践创新路径与典型案例。结合“学习型社会”建设背景,本书不仅回答了“博物馆如何传播”的问题,还体现出博物馆的巨大教育潜能。通过具身认知、空间感知、场景化记忆和仪式性反思等传播特征,博物馆构建了一个沉浸式的非正式学习环境。在促进者引导、馆校合作与自我教育等多元学习路径中,博物馆传播过程与学习机制深度融合,为学习形态的转变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支点。书中提出的“记忆+创造力”框架,对博物馆公共教育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025年04期 v.11;No.64 12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征稿简则

    <正>《科学教育与博物馆》(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是一本基于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开展科学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学术性、综合性双月刊((ISSN 2096-0115)/(CN31-2111/N))。本刊着力反映高等院校、自然科学类博物馆行业有关科学教育、科学传播以及博物馆学的研究成果,旨在加强我国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在运营管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公众服务等方面的业务水平,提升博物馆人才队伍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以推动全行业整体发展,更好地向全社会提供高水平的展览教育服务。

    2025年04期 v.11;No.64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