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113555

  根据国家对期刊质量管理要求,加强学术不端风险防范,完善学术不端体系建设标准查漏补缺工作,建议各位作者在投稿前通过本站官网进行论文查重检测。鉴于作者在外部渠道查重易造成论文与成果泄漏,本刊与万方数据合作,特给与作者预检测通道,作者可通过以下网址,进行预检测,检测结果仅供作者参考,最终审定以本刊检测结果为准。(链接地址:http://zrkj.wanfangtech.net)。


121617日,《科学教育与博物馆》理事大会暨学术论坛在上海科技馆VIP B会议厅举办。《科学教育与博物馆》是上海科技馆主办的学术期刊,值此上海科技馆馆庆十五周年之际,期刊理事单位受邀相聚上海科技馆,共同分享国内外同行的发展经验,思考行业未来。来自中国科协、知名高校、博物馆、美术馆的10位领导、专家发表了精彩的演讲,40余家理事单位的近100名从业人员及新闻媒体出席会议并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互动。
本次论坛以“科学与艺术的融合——自然科学博物馆展览设计理念与实践”为主题,探讨了国内外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在展览设计和科普教育工作中,所应秉持的展览设计理念以及具体实践中的相关经验。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徐善衍教授致辞并作主旨报告。《科学教育与博物馆》杂志社社长、副主编张光斌主持会议。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吴国盛、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庄小蔚、重庆自然博物馆馆长欧阳辉、陕西自然博物馆馆长李占岐、广东美术馆副馆长邵珊、上海科技馆上海科学传播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娴、幻维数码虚拟视觉事业部总监冯育、上海亿品展示创意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海兵、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副教授苗岭等专家学者先后做了现场交流。
徐善衍教授首先对上海科技馆十五周年华诞表示祝贺,对上海科技馆十五年来取得的成就表示赞赏。徐善衍教授认为,从大历史观上看,科学、艺术、人文始终贯彻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之中,并呈现出令人深思的变化过程。任何一个博物馆都是一种文化的呈现和传播,要为社会的文明发展服务。科技馆面向社会大众的服务更应体现出特有的时代性、科学性、艺术性。同时,科技馆的创新发展需要培养出一支有才艺、也要有信仰和追求的职工队伍。
吴国盛教授指出科学博物馆有三大类型:自然博物馆、科学工业博物馆、科学中心。中国的科技馆目前走的是科学中心的发展模式,缺失了科学工业博物馆这种类型。中国目前没有大型综合性的科学工业博物馆,应该及时弥补这个环节。
庄小蔚教授介绍了“无边际”博物馆的理念。从博物馆的角度来说,无边际的方式构建意味着更多地开诚布公,了解他人的价值观和快乐的源泉。参与到这些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可以开拓自己吸取营养、寻找快乐的潜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价值都是从参与的社会中得来的,重视社会关系才是构建博物馆的关键。
欧阳辉馆长聚焦重庆自然博物馆基本陈列的策展与设计,阐述了如何将科学与艺术融合,以增强展览的感染力。
李占岐馆长在演讲中提出,在自然博物馆的展览设计中,应融入中国元素。这种展陈方式,必将增强观众在浏览中的情感认同与精神共鸣。在展览实践中,将学生课本中的内容以及媒体报道、传统文化、科学哲理、天体理论等附于展陈,借助艺术、审美等理念进一步升华展览主题,实现展陈的最佳效果。
邵珊副馆长认为,艺术与科学从来不是孤立发展的。如何在艺术教育中融入科技的因素,或者以艺术的角度切入科学教育,在提高感性的艺术审美能力的同时拓展理性的科学视野,如何为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未来栋梁而努力是艺术及科技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思考。
宋娴博士从发展目标、规划理念、规划原则、实施路径等几个方面与大家探讨了上海科技馆更新改造规划。她说更新改造后的上海科技馆将是一个现代化、综合性的科技馆,观众可以在这里获取动态开放的知识,进行多感知的互动、超现实的体验、跨时空的创想。同时,更新改造后的上海科技馆将能够承担更多、更重要的社会责任,不仅传播科学,同时服务城市的创新、创业,在营造城市的创新氛围、引导科学舆论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冯育总监的演讲,探讨了以创意为导向的独一无二的内容创作,应当结合时下各种前沿的虚拟视觉媒体技术,形成艺术和科技相融合的展示形式。在博物馆展览展示的应用过程中,不拘一格,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助力博物馆形成一波又一波的社会影响力量。
郭海兵副总经理认为,科技、展品等并不是仅仅用来仰视和观瞻的,它们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是与我们零距离的。孩子们在真实的科技馆、博物馆、体验馆里,可以尽情释放自己的天性、探索已知和未知的世界、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苗岭副教授谈到2016年是虚拟现实爆发的元年,几乎所有行业都在寻求自身与虚拟现实技术之间的联系。博物馆展示,特别是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展示设计面对新一轮技术浪潮的冲击,应该正确对待虚拟现实技术给设计带来的机遇、挑战和突破,了解其在博物馆及相关领域的应用现状,并把握未来发展趋势。
此次会议采用网络视频直播的方式,让更多不能来到现场的同行即时分享会议信息。论坛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各位专家以深厚的学术造诣、开放的胸襟,从不同角度为自然科学博物馆展览设计理念与实践提供智力支撑和专业指导,有效促进了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了理事单位间理念与实际工作的进一步对接。
 
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徐善衍教授致辞并作主旨报告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吴国盛指出科学博物馆有三大类型
宋娴博士与大家探讨了上海科技馆更新改造规划

上一篇:《科学教育与博物馆》召开 “学术质量提升工程”项目专家咨询会

下一篇:《科学教育与博物馆》通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学术期刊认定